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快讯

研训故事|八年级科学:探索纯电动汽车的奥秘

发表时间:2025-04-28 编辑: 叶金曼 浏览量:次 字体:

春风轻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气息。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校科学教研组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电磁复习课——“新能源车里的科学”。课程以纯电动汽车为切入点,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同学们深入探索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无刷电机的高效运行以及电池冷却系统等前沿科技知识。

这不仅是一堂复习课,更是一次科学与生活的完美碰撞,如同春天播种希望的种子,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种下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问题导向,巩固基础

课程伊始,张莉培老师以“电车如何转动”为问题导向,引导同学们回顾了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任务一的讨论,同学们了解到纯电动汽车主要由电动机、蓄电池和控制器三大部分组成。同学们还复习了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包括通电线圈(转子)和磁场(定子),并深入探讨了电动机持续转动的关键——换向器的作用。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验证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进一步巩固了电磁学的基础知识。

分组合作,解码奥秘

在任务二中,张老师提出了“如何实现电车变速和倒车”的挑战。同学们分组合作,设计并绘制了能够实现电动机反转的电路图。通过添加电路元件,同学们还尝试让电动机同时实现变速功能。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电路设计能力,还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

任务四将课程推向了高潮。同学们通过活动揭秘了无刷电机的高效原理。与传统电机相比,无刷电机采用永磁体和电磁铁的巧妙组合,避免了换向器的能量损耗。这一环节让同学们对现代科技的高效与精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绿色出行,未来可期

课程的后半部分聚焦于纯电动汽车的节能与安全。在任务五中,同学们通过活动将电动机改装成发电机,模拟了动能回收的过程。他们重温了电磁感应的三大条件:部分导体、闭合回路和切割磁感线运动,并探讨了这一技术如何将刹车时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任务六则围绕电池冷却系统展开。老师以实际问题为引:“当电池温度达到60℃时,如何启动制冷系统?”同学们在活动中设计了电路图,并通过计算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掌握了电磁铁在温控系统中的应用。这一环节不仅强化了同学们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工程思维。

教师微点评

张莉培老师以电能源汽车为载体复习八下科学第一章电和磁的知识,内容新颖、结构清晰,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本节课张老师始终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放手让学生实验讨论、汇报交流,创造了宽松的科学气氛和自主学习的情境。生活中处处是科学,为了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课前张老师特意带学生坐电能源汽车,并让他们分享坐电能源车的体验和感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

——黄茜

学生微感言

通过复习,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原理。电车的工作原理就是电磁学的典型应用: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电车前进;而再生制动时,车轮的动能又通过电磁感应转化为电能,储存回电池。以前觉得电磁学只是书本上的公式,现在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邵元博

在这次电车电磁知识的复习课上,我不仅巩固了电磁的基础概念,还深刻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科学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改变世界的力量。电磁学的知识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现代科技,也激发了我探索科学的兴趣。未来,我希望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电磁现象的应用,并继续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李慧优

本次电磁复习课以纯电动汽车为载体,将抽象的物理原理与生动的科技应用紧密结合,让同学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同学们不仅巩固了电磁学知识,还激发了对新能源技术的浓厚兴趣。

我校科学老师用一节节这样的课堂,如同春日暖阳悄然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努力打造同学们的学习力与规划力,激发同学们追逐梦想的勇气与智慧,学会以从容之姿面对未来的每一个挑战,为未来铺设坚实而宽广的道路。这样的课堂,是梦想启航的地方,也是幸福力生根发芽的沃土。

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此类创新课堂的开发,为同学们打开科学探索的大门,助力他们在科技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一审 | 楼林子

        张莉培

二审 | 赵青静

三审 | 陈珊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