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4-10 编辑: 叶金曼 浏览量:次 字体:大 中 小
冬日暖阳,书香满溢。寒假里,九年级学生完成了充满文学韵味与实践意义的寒假作业——制作作文素材整理思维导图。这不仅是一次文字的梳理与沉淀,更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与思想的碰撞。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如何用笔尖记录成长的足迹,用心灵感悟生活的真谛吧!
作业缘起
在写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面临素材积累不足、运用不灵活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和记忆作文素材,提高写作效率和水平。九年级语文备课组设计了“制作作文素材整理思维导图”寒假作业,通过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面临素材积累和运用的问题,提升写作能力,并促进知识的整合。
设计贴士
(一)选材主题
选择你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素材整理。例如,若你钟情于“文化传承”,可以围绕“传统节日的意义”“非遗文化的魅力”“经典文学的启示”等子主题展开。每一个主题都是一棵大树,而素材则是它的枝叶,让思维导图成为你思想的枝繁叶茂。
(二)形式要求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素材分类整理。可以是手绘的灵动线条,也可以是电子工具的清晰结构。每个主题下至少包含5个素材点,素材可以是名言警句的智慧,经典事例的启发,个人经历的感悟,或是社会热点的思考。
(三)内容要求
每个素材点后,附上简短的说明,解释其与主题的关联,并思考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让每一个素材都成为你写作的基石,让每一份思考都成为你表达的利器。
成果绽放
通过这次寒假作文素材整理思维导图活动,学生们不仅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会了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许多学生表示,以前写作文时总是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写什么,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学会了如何从生活中、阅读中发现素材,并且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这些素材,写作变得不再困难。
心声回响
此次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学校的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并收获了成就感和自信心。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和感悟吧。
张晨林:
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感到走进了一个大脑迷宫。每个想法、每个重点,都变成了一个个小房间。当我试图用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我发现自己的思维也被串联了起来,从而大大提升了我梳理、归类、提炼的能力。通过这次作业,我对于每类作文素材主题的理解与常见解行文结构、写作技巧心里都有了底,也开心地意识到自己在思维方式上又上升了一层。
干子童:
在短暂又充实的寒假生活中,我为了完成这份语文素养作业,搜寻、阅读了好多作文。我把搜集到的好作文分成六个主题分:“成长感悟”“社会现象”“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乡情民俗”,在分类过程中感觉自己触摸到了作文立意表达的门径。同时,为了让每个版块的作文既丰富又有代表性,我对文体更加关注,也学习到了写好相关文体的一些小技巧,把它们简练地绘入思维导图。我相信经过这次作文整理,我在作文这方面一定会有巨大的提升!
林玉程:
制作作文思维导图的过程,就如同为繁杂的树木修剪枝叶,帮我理清写作思路、行文脉络,使我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素材。以社会现象类作文为例,借助思维导图,能列出该主题的主要内容、文章主旨、关键词,使写作时思路不再混乱,也不会偏离主题,文章结构更严谨、层次更分明。制作思维导图还极大地拓展了我的思维。当我深入去思考各分支之间的联系时,便能发现不同主题之间隐藏的关联。比如将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这看似不相关的两个主题联系起来,探讨 AI 技术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为作文找到了独特切入点,为文章增添了新颖亮点,让作文更具特色。
应凯悦: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我学会了根据素材主题把文本内容、佳作主旨、搜寻途径等一一归类。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发现各主题的内在关联,发现成长感悟与理想追求相互交织,文化传承和乡情民俗紧密相连等等。它帮助我从不同角度思考作文架构,深入每个素材的价值,更好地搭建逻辑脉络,深化对素材的理解与运用。
陈璟悦、张煜婷:
初中的最后一个寒假,通过完成素材整理的作业,我找到了提升作文写作的方向。这次语文素养作业活动与以往不同,它不仅进一步锻炼了我们的搜集、概括能力,同时也为我们提升写作力。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让我收获颇丰,并及时为我的作文素材库、金句库查漏补缺、添砖加瓦,不断提升判断好作、改作和写作的综合水平。最后,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展示成品的机会,我会继续努力。
夏一温、陈思睿:
此次思维导图的主题是“作文素材”,老师们布置的初衷显然有着良苦用心——既培养了素质,又链接中考大作文。但一开始我还是感觉无从下笔,在不断苦思冥想,以及从网上搜索资源获取灵感的过程,也让我受到了不小的启发,比如:写作结构、立意、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等等……曾经没学懂的,或者说没学透的知识点也慢慢地理解、领悟了。这一次的素养作业也让我知道了“实践出真知”,自己动脑动手所得的帮助和收获永远是最丰盈的。
陈安娜:
在寒假期间,我做了有关作文素材整理的思维导图,整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我通过将零散的作文素材归纳起来,让许多杂乱的内容有了联系,使零散的素材被编织成了一张知识网。它不仅培养了我整理思维的习惯,帮助我快速的找到写作方向,还让我意识到了,作文素材的积累不仅仅是收集,更是整理和思考。
董伊薰:
这是一次既富有挑战性又极具意义的创作过程。通过精心挑选作文素材、整理思路并动手制作,我不仅回顾了自己过去的写作历程,还进一步加深了对作文的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将原本零散的作文素材系统地整理出来,形成了一张清晰明了的知识网络。这不仅让我对各个作文主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次经历也让我更加明白了持续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作文素材的整理和归纳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导图更加完善和丰富。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对梳理归纳,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张心尔:
制作该思维导图时,我先确定中心主题:关于作文的主旨整理和点评。经梳理,总结和分类,我画出主要的思维枝干,10篇作文的主旨总结,以及作文点评。随后,对每个枝干不断扩充、细化,完整。在扩充内容时也发现了自己的知识和思路盲点。又开始查资料、搜网络、问老师。解决盲点问题后,我的逻辑更清晰、呈现在思维导图上的内容更完整。最后,对思维导图不同版块添加适当颜色进行美化,使之更鲜明更清晰。通过这次作业,我对写作有了更深的思考。
高新语:
制作过程中,我想了几种思路,但觉不太好,又询问了deepseek,给了我一些启发。于是,先阅读自己平时的练笔,以及老师发的范文,作文书,上网搜优秀作文……看了很多作文后,发现很多不同类型的优秀作文,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写法等,于是我开始分析其主题、异同,并批注,结合老师给的几类主题,试着分类,完成之后,再将我的思考过程画成思维导图。这次作业,我获得不仅是一份“优秀奖”,更多的是拓宽了我的阅读,并学会分辨文章的优劣,对如何写好作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系统地整理与归纳信息,将零散的素材串联成线,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而且这一过程还促进了他们“幸福力”的发展。通过有效地组织和理解信息,学生们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中的挑战,这种自信心的增长是幸福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掌握这种方法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减少了焦虑感,增强了心理韧性。更为重要的是,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绘制的知识地图逐渐成形时,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都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一审 | 楼林子
徐瑾慧
二审 | 赵青静
三审 | 陈珊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