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07-01 编辑: 叶金曼 浏览量:次 字体:大 中 小
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教育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技术的革新逐步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体验。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科教研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活动主题聚焦于“点阵笔在初中文科学习中的应用与探索”。来自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通过示范课展示和教学研讨,共同探讨了这一前沿技术的应用前景:语文老师项施雪和英语老师张颖雅分别带来了实操课,而社会老师徐晓燕则分享了点阵笔在文科课堂中的应用场景。
秒“笔”生花,助力语文作文巧升格
项老师的语文课着重解决学生在写人作文中的不足。她从发现学生的问题入手,引导他们建立写作标准,再通过针对性训练加以提升。
课上,学生们先通过事先预发的点阵学习单清晰地展示了自己的文章点评标准,随后依据课本上的六个单元写作要求,共同用点阵笔修改和完善了写人文章的评判标准,并实时上传到页面云端,在后续交流中能够展示呈现,省去了拍照投影等繁琐环节。小组分享环节,点阵笔还能通过对比讲评等工具展示各个小组的异同,求同存异生成最后的评价量表。针对学生提出的“人物刻画不细节,如何写出人物亮点,如何将人物塑造得更真实”等困惑,项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本中的具体段落,提炼细节描写的技巧,并用点阵笔记录完善写作秘籍。最后,学生们运用评价量表,结合所学知识,对之前的例文进行升级优化。
语文组徐瑾慧老师对此课给予了高度评价:“项老师整堂课通过点阵笔技术的运用,精准地把握了学情,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写作核心,有效解决了‘如何写’的问题。通过学生修改例文的对比展示,有助于教师能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做到了思维过程的实时捕捉。点阵笔为教与学提供了技术赋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效率,真正实现了精准化教育。”
赵青静老师则从点阵笔技术的角度,赞赏了它为传统作文课堂带来的创新活力。她指出,点阵笔技术充分展现了“广泛、即时、开放、交互”的特点,使学生的课前点评得以全面展现,丰富了课堂素材选择;在“对比讲评”环节,不同小组的答案并列展示,激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学生的书写实时反映在大屏幕上,从半行文字到整页完成的过程,直观展示了参与度的变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帮助教师迅速掌握班级整体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点阵笔技术还打破了传统单向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间关于写作技巧、标准制定与修改过程的深度交流。
智慧笔尖,点亮英语课堂新风尚
张颖雅老师围绕英语七下M12U2展开阅读教学,她运用点阵笔技术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打造了一个既充实又生动的学习空间。
课程开始,张老师播放了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视频片段,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了他们对即将阅读文本的兴趣和期待。这一引入不仅明确了学习目标,也为后续的项目任务铺垫了背景。
在阅读环节中,张老师精心设计了“read and answer”“read and choose”以及“read and fill”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大意,再通过分段阅读捕捉关键信息。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张老师巧妙运用了点阵笔,在选择题环节,实时呈现答题正确率,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在书写环节,屏幕呈现每个孩子的答题进度,最后进行多人对比展示。
小组活动中,张老师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音乐家资料,引导他们结合课堂所学的介绍策略,以团队合作形式介绍一位知名音乐家。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对知识迁移与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验。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文本成果,通过点阵笔实时呈现,同时通过设置checklist判断题,实现生生互动评价。
英语组的卓晓春老师和李梦静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她在授课过程中多处使用了智慧点阵笔辅助英语教学。课前,张老师使用了前测学案,并利用点阵笔批改作业,快速生成详细的答题情况,为本节课的阅读及后续的读后产出活动做准备。这一做法发挥了点阵笔强大的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功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授课过程的多个关键环节,点阵笔更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点阵笔能够实时反馈学生的答题速度和答题情况,张老师能够即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答题进展,并根据实际情况精准选择学生提问或展示。点阵笔帮助教师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实时监控,便于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显著提升课堂效率。
通过智慧点阵笔的辅助,张老师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高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习环境。
点阵笔赋能多维课堂,数字化开拓教学边界
课后,徐晓燕老师进行了“智慧点阵赋能多维课堂”主题微讲座,从学科实例出发,聚焦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阐述了智慧笔的使用体验。
课前,教师利用点阵笔收集学生练习数据,如正确率、书写时间、书写过程等,为个性化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课中,学生使用点阵笔在定制学案上书写,教师在一体机中登录系统平台即可追踪学生的书写过程并实时收集书写数据,为进一步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支撑;课后,教师利用课堂书写数据和系统生成的报告判断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明确教学设计,强化改进方向。
徐老师强调了智慧笔的多项优势,如课前前测——把握学情、随堂检测——及时反馈、互动功能——活跃气氛、展示大屏——实时记录等。此外,针对智慧笔的使用体验,徐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改进需求,如文科的高频词统计、AI智能进阶、使用流程简化等等,表达了对智慧点阵让师生学习体验更美好的期待。
教师微点评
项老师将“写人”习作教学与点阵笔技术相融合,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实例中培养出一颗颗饱满的思维种子。在学生的热烈研讨下,学情诊断时的疑难被消除,“显微镜”“慢镜头”等实用小策略让习作的进阶升格之路步步明晰。这堂习作课有对比,有联想,有逻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我越发感受到教师的智慧引领。数智教育的沃土上蕴含着无限更新和生长的能力,更需要各位老师用心去点亮,让硬件升级带动教学方式的转型!
——周佳慧
张颖雅老师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点相融合,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与挑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张老师对智慧点阵笔的运用。她利用这一高科技工具,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测与反馈,无论是课前的预习情况检查,还是课堂中的互动问答,点阵笔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即时收集学生的答题情况,帮助教师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难点,还能够记录学生的书写过程,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以便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点阵笔的使用,让张老师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生动,这种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无疑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开辟了新路径。
——陈羽
徐晓燕老师从教学实践者的角度,分享了点阵笔在日常文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她提到的实时反馈、提高效率以及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的优势,让我看到了教育技术对于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效果的巨大潜力。尤其是点阵笔在减少教师非教学性工作负担的同时,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一点尤为可贵。
而两位老师的课堂更让我感觉到教育技术的应用不应止于表面的炫技,更应着眼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此次听课与讲座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技术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更能够激发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无限潜能。未来,我也将努力探索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魅力,感受教育的温度与力量。
——赵青静
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我校正拥抱数智化的浪潮,运用先进的信息数字技术,不断推动智慧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构建一个充满幸福力的学习环境。本次教研以点阵笔为媒介,开启了一扇通往智慧教育的新大门。这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勇敢突破,更是对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需求的积极响应。我们期待,在这场教育变革的浪潮中,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引领者,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受益者,共同绘制出更加灿烂的教育未来图景。
一审|楼林子
项施雪
二审|赵青静
三审|陈珊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