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快讯

研训故事|六月夏意深,研思意蕴浓

发表时间:2024-06-14 编辑: 叶金曼 浏览量:次 字体:

课堂展示:演讲稿的语言

近日,语文组开展演讲单元主题教研活动。基于演讲稿撰写的真实学情,陈政卉老师带领八(8)班同学,踏上一场探索演讲稿语言的奇妙之旅。

课前,陈老师出示同学们对每篇文章语言风格的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思考演讲稿语言风格各异的原因。学生从演讲目的、内容、场合以及演讲者的身份、听众的特点等角度出发,简单明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随后,陈老师以克里斯·安德森所说的“成为你自己”一语,指出演讲稿的语言要独具个性。

紧接着,陈老师带领同学们以课内优秀演讲稿为桨,以梳理探究的学习方法为帆,开启演讲稿语言的学习之旅。

陈老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单元演讲稿的具体内容,思考优秀演讲词的语言共性;各小组任选一组文段,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在小组展示发言中,同学们各抒己见,从“共鸣力”“感染力”“清晰度”等角度学习课内演讲稿的语言。

最后,同学们利用探究成果完善演讲稿的评价量表,并依表评价和修改同学的习作。

“一堂课不在于设计有多精美,而在于能准确把握学情,依据学情去设置目标,有内在的教学逻辑,才能让学生有所获。”夏雨舟老师如是说道。夏老师指出,陈老师基于课前预学单,设置了大目标“发现本单元演讲稿的语言共性”,环节安排顺序得当,环环相扣、直至目标。

微型讲座:学会看一组题

徐浩老师则基于历年语文中考及一模等典型试题,作“语文中考复习实践浅谈”专题讲座。

徐老师先从“题组与情境的关联”出发,指出有部分学生没有“进入”情境,从而导致其对题目任务的不理解。

随后,徐老师从“题组内部间的关联”的角度切入,认为命题者是设法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并将其分解成一步一步的探究过程,再循着这样的探究过程设置一道一道题目。他强调这为我们从思考问题的起点走向解决问题的终点提供了路径。同时,徐老师以《鼻子》现代文阅读、“鲲鹏”主题毕业文化衫设计活动等题组为例,指出题组之间有环形关联、线性关联、树状关联等。

教师微感言

今天的课,陈政卉老师根据八下演讲单元作为活动大单元的特点,针对学生学情,精心挑选了“演讲稿的语言”这一专题,在层层推进的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从初步感知语言风格到小组探究优秀演讲稿的语言共性,再到借助现场优化后的评价量表修改演讲片段并交流展示,使学生对“语言及其风格”这一抽象庞大的概念有了从陌生到了解、模糊到明晰的认识,其中有感、有析、有读、有评,设计丰富而合理,逻辑清晰而渐进,充分展现了陈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用心思考和灵活驾驭,也给了听课老师颇多启发。

之后,徐浩老师围绕“如何学会看一组题”展开了声情并茂的讲座,主要分享了“题组与情境的关联”“题组内部间的关联”。当前情境化命题既是热点又是难点,徐浩老师的讲座条分缕析、干货满满,令人印象深刻,获益匪浅。

——薛晴洲

陈老师学习目标明晰,本节课紧紧扣住演讲的语言特点展开教学。通过四篇文稿的讲解,清晰而直观地抓住了演讲的语言技巧,如“关注我们,反复出现的观点,结合有情感的词语”等策略性知识。分析完之后,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形成了自己的评价量表,并且运用到作文的修改当中,让学生不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不断改进,真正实现了知识点的学习和迁移。

——徐瑾慧

六月夏意深,研思意蕴浓。我校语文组会继续深耕语文教学,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策略,让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实,以听促教、以评促改,探索出一条更为扎实有效的提升之路。

一审 | 楼林子

二审 | 陈政卉

          赵青静

三审 | 陈珊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