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3-10-27 编辑: 叶金曼 浏览量:次 字体:大 中 小
在领略了语文的墨香文色,数学的巧思妙想,英语的意趣盎然后,我们又即将推开科学的大门,观摩科学的独特风采。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这个暑假,科学又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无尽的奥秘。
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科学项目化学习作业,就是给了我们一把走进科学之门的钥匙。我们在家里以新奇的眼光探寻身边的知识,用灵巧的双手构建学习的成果。这是有趣好玩的小制作:光影艺术、潜水艇模型;这是与其他学科的完美结合:声音奥秘、天文奇观;这是充满激情与挑战的项目:纸飞机、三垟湿地游戏图。
可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项目呢?这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询问了科学古老师,她耐心地告诉我们答案: 首先是同学们平时学习很忙,可能无法发挥自己的想法与能力;其次,在暑假里,我们可以找感兴趣的项目,找资料、具体实施并实现自己的想法;可以发挥思考、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制作·展示
我们回顾所学知识,展开预习,开始作业;做的过程中,我们搜集资料、实地勘察以及分工协作,一起来揭开我们用心作业的奥秘吧!
光的艺术
➽原题呈现:
根据所学光学知识,利用平面镜、凸透镜等成像规律,完成一个光学小制作。小制作可以是课堂上或练习中接触过的潜望镜、望远镜、简易投影仪,也可以是万花筒、太阳灶、3D全息 投影金字塔等,甚至可以是自主创新设计的一份作品。
➽佳作展示: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光包围的世界,光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关键。从潜望镜到望远镜,再到简易投影仪,甚至是我们自己创新设计的光学小制作,光的魔力让我们见证了科学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利用光学知识制作的小作品吧!
声音奥秘
➽原题呈现:
皮筋、吸管、一次性杯、空饮料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物件,都能制作成小乐器!根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自主搜集资料,研究乐器发声原理和制作工艺,制作出不同的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在宫商角徵羽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如果能利用乐器演奏一段音乐,那就更棒了!
➽佳作展示:
声音是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在这个暑假,我们一起探索声音的奥秘。从皮筋琴到吸管笛,从一次性杯子鼓到自制的小乐器,这些同学们亲手制作的成果,既是对声音知识的实践应用,也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天文奇观
➽原题呈现:
三球仪模型是指太阳、地球、月球三球运动的模拟演示仪器,根据第四单元所学内容制作出尽可能准确且清晰地演示月相地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和四季的交替、日食和月食等天文现象的三球仪模型。
➽佳作展示:
夜空中繁星闪烁,月亮圆缺无规律的变换,这些都让我们对天文学产生无尽的好奇。宇宙的奥秘等着你探索。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自制的三球仪,你会不会对天文学产生无穷的好奇呢?
自制潜水器
➽原题呈现:
使用380ml矿泉水瓶、带软管的500毫注射器、重物如螺丝胶泥等材料制作能自由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且艇身能保持水平的潜水器。潜水器的生活舱和水舱独立分开,生活舱只有一个,其容积约为总容积的 2/3 且上方有密封舱门(用现成的瓶盖制作),水舱容积约为总容积的 1/3。视频需清晰展示潜水艇下沉、上浮和悬浮。
➽佳作展示: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应用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科学知识。通过制作潜水器模型,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深入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潜水艇可以通过改变自身重力进行上浮和下沉,来看看同学的潜水器实现的过程吧!
三垟湿地趣味游戏图的制作
➽原题呈现:
走进三垟湿地,在一定区域内选择多种喜欢的植物,利用二岐分类法给植物分类并给各植物标注成①②③。绘制湿地地图,标注出对应植物大致观察点。将这份游戏地图给其他同学玩一玩,看他们能用多长时间找出这些植物吧!
➽佳作展示:
这个项目融合了科学和游戏元素,让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和动手制作,深入了解三垟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首先。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特点,以准确地在地图上标出植物的位置。这是同学们根据三垟湿地中的植物所绘制的地图,这个项目把科学、游戏和户外探索融为一体,充满乐趣,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吧!
学生微感言
这次潜望镜制作所用材料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我要勤于思考,多动手,多动脑,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家里没有大小适合的镜子,但是找到了光盘,依靠相关知识,发现光盘可以替代镜子。通过实验让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肉眼观察,借助工具动手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养成了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建存
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但若是要探寻声音的奥秘,可并不容易。这一次科学项目化学习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我制作了一个小乐器,类似于古筝的缩小版,拔动琴弦,可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通过这样的项目化作业,我理解了声学知识,加强了动手能力,同时也真切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增加了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黄子伊
制作三球仪让我有置身“神奇实验室”的感觉。实验过程中,我们运用到了吸管、橡皮泥、热熔胶、纸板等工具。三球仪通过机械装置控制日、月、地三者的运转,能直观展现“三球”在太阳系中最基本和典型的运行状态和轨迹,能反映一年四季中任意一天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各自的公转、自转、速度、轨道倾角等,把实际的天体运行情况非常形象地演示出来,使大家能较容易地了解和理解这方面的天文知识。通过制作三球仪,我深刻体会到了科技的魅力和力学的神奇。这项简单的实验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更加热爱探索未知。
——吴林暄、蔡佳儒、张惜尔
从设计图纸开始,既要符合设计要求又能完成目的,一个个想法冒出来,又一个个被打消。到了组装阶段,更是要细致入微,一个节点的错误可能导致整体的失败。经过许多次试验和失败才有了这份作品,这次科学项目化作业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动手能力的提升,也是对这些科学原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金子峻
这次制作我在网上搜集了许多资料,从原理的研究,到设计的构思,再到选择材料,最后到拼装,每一步都花费了大量精力。潜水艇的初步设计是没有动力转向系统的,但在网上看到马达后,便产生了此想法。在潜水艇的制作中,我用电学知识,将导线连接;配重方面,选用不锈钢小球,在一次又一次的下水实验后,得出最准确的配重。潜水艇的制作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的制作需要耐心,一点点的钻研才能取得成功!
——冯千然
三垟湿地是温州的著名景点,这次我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这片自然天堂,面对千姿百态的各种花草树木,我犹如进入新世界,我第一次如此密切地与自然接触,同时将课堂上的二歧分类法真正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中,分辨各种植物细微的差别,抓住它们的主要特征,培养了我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在下一次活动中,我认为可以不仅仅限于植物,动物的探索也很有趣味性与价值,研究更复杂多样的动物,一定是更独特而精彩的故事。
——黄子伊
本次实地考察,我学会了分类植物,认识了许多叫不出名的植物。我不仅没有感到疲惫,还感受到探索自然的乐趣。困难是植物太多了,如何正确做出筛选以及根据什么特征来进行二歧分类?改进的方法就是:把地图中每个岛屿的形状画得尽量准确;找一些相同特征较多的植物进行记录;在地图上添加色彩。
——唐千冉
这次制作地图,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正是这次的考察,也让我更加亲近大自然,也对植物中的科学有了更深一步的探索。二歧分类法使我对植物的特征更加熟悉,困难是在于绘制地图和植物分类,我分类的植物都是树木,下次可以增加草本植物的分类。
——刘畅
暑期,为了完成这份地图,我做了不少准备。
首先,我在网上找到整个三洋湿地的地图,并从中截取了一部分。在寻找植物的过程中,我并不知道我所记录的植物所处的位置,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先在我要选的地块中转一圈,画出详细的地图,再寻找植物并标注在地图上。标注完成后,我还画出了所选植物的样子以便寻找。就这样,我完成了绘制地图的第一、二步。
接下来便是最困难的一步——使用二歧分类法分类。我一共记录了六种植物,分类相对容易一些。之后我通过生活经验与收集到的资料找到了这些植物的特点,成功完成了最难的"二歧分类法"。
因为时间紧迫,我这张地图并不完美,有改进的空间,如:画面比较空白,没有足够多的色彩、装饰;二歧检索表可能不太正确,地图可以更加详细等。
——黄何天伊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用智慧的眼睛和不懈的决心去发掘它。也许是一缕清晨的阳光,也许是一声清脆的鸟鸣,科学都深蕴其间。科学项目化学习给了我们这样一次机会,在运用与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今后的学习生活里,我们会理性地思考,慧眼细看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