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1-09-02 编辑: 叶金曼 浏览量:次 字体:大 中 小
阅读是一场人生修行,阅读是一种高贵的坚持。8月29日,在温二实的校园里,书香满溢,各个教研组正进行着暑期读书交流活动。
语文组
项施雪老师从《叶嘉莹古诗词课》中提炼出初中阶段古诗词教学的三个“层级目标”,用“大概念”统摄教材,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薛雨倩老师对小说《命若琴弦》进行文本分析,尝试探讨作者意识、读者意识、主人公意识间的角度切换。潘怡佤老师基于叶圣陶的《文心》,从“文字识记”“语法理解”“文体辨析”三个案例阐述了“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情境”的构想,试图在教学中还原真实的生活,使学生和语文发生更有效的联结。陈政卉老师分享了“交际语境写作和项目化写作”心得,立足两次写作教学案例,提出写作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再加工和重组。
同伴聆听心得: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是职业成长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指向学科核心知识的“大概念”赋予了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实施单元教学测评等教学活动更加深刻的意义。
—— 吴琅琅老师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舒尔曼教授把各种教学研究中被教师忽视的有关学科问题的研究称为“缺失范式”,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这具体表现为教师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语文知识的运用策略的教学,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能应付纸笔测试,而无法真正走向生活。潘怡佤老师基于叶圣陶的《文心》,从“文字识记”“语法理解”“文体辨析”三个案例阐述了“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情境”的构想,实践运用语文学科的价值所在。
—— 徐浩老师
数学组
杨柔雅老师在《做个能说会做善写的班主任》一书中汲取营养,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自己对于家校协作、班级建设、教师个人成长的理解。郑怡雨老师分享了“能说”“会做”“善写”对应的若干小事,概括她为“假”总裁、“真”秘书、“实”保姆的超人也不为过。同读此书的徐铭之老师也在书中感受到它的意义深刻。李怡老师在《班主任调节情绪的8个有效方法》中收获了做班主任的一系列小技巧,她认为虽然班主任是校园里最焦虑的人,但如果做到性格大气、有正确理念、提升专业能力,也有可能与焦虑说再见。
同伴聆听心得:
班主任的日常琐碎繁杂,但收获的成长与温暖格外珍贵。“既然要做,那就做好”,我看到了几位老师辛苦背后的决心。“如何做好”,便是今天他们分享的课题。放平心态、掌握技能、结合实例、坚持反思……简单的话语,却需要沥尽心血。相信他们,会离优秀越来越近。
——陈宣妍老师
英语组
郭芊芊老师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踩雷史”,以“做一位‘心大’的班主任”为题,阐述了她阅读《班主任调节焦虑情绪的八个有效方法》的心得,她的发言有笑有泪,让人感同身受。李帼卿老师结合自己的听课经历、看书和反思,做了题为“产出导向法的新理念、新思路”的发言。李老师结合了具体的教学案例,把枯燥的理论解释得深入浅出,对大家很有启发。最后,沈飞宇老师做了主题发言,对当前热门的“双减”政策的背景、意义等进行深刻解读,引经据典,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同伴聆听心得:
今天的读书心得交流,收获颇多。郭芊芊老师提出做一个“心大”、“格局大”的班主任,对“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这一点的解读非常有启发性。李帼卿老师分享了“产出导向法”,强调“输入驱动”,尽早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缩短学与用的间距”,这是一个接地气、操作性强的教学理念。
——陈娟老师
科学组
王家义老师倾情推荐《一个学期打造优秀班集体》一书,在对内容进行概括的同时讲述了自己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班主任工作是管理人的工作,教育与一般管理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人,而人是有感情的。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能缺失感情这张牌”,王老师如是感慨道。何哲娴老师分享的《从默会知识到思维教学》这本书则倾向于教学方面。何老师用“学骑自行车”等案例解释了一种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传达的知识——默会知识,引起组内不少老师的共鸣。
同伴聆听心得:
今日的读书交流会中,两位老师分别分享了如何打造优秀班集体与从默会知识到思维教学的浅谈。从中我感受到读书对于青年教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长的方式,在经验不足的前提下,从书本中更快的获取一些理论方法、体会实际的案例,不断积累应对的方案,并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更快的进步。
——王晨熹老师
社会组
林鸿鸿老师作为主要分享者,以“持续正确的把事做好”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清单革命》一书,并结合自身班主任的经历,认为清单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值得尝试的方法。它既可以帮助教师梳理复杂繁琐的事情,也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从而提高效率。
同伴聆听心得:
移走一座大山似乎不可能,但如果把山看成一小堆一小堆的土石堆积起来的大土堆,那么“愚公移山”也不再是天方夜谭。同样,把一个宏伟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详细的小计划去完成,我们就会发现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似乎简单了许多。正如一位马拉松运动员在自传中说:“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将比赛的路线仔细勘察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寓……这样一直到赛程终点。”不要被我们眼前遥远的路程而吓到了,当你罗列出一份份小计划时,冠军已经来到你身边!
——徐晓燕老师
清单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更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用清单,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摆脱高速生活中的混乱、无序和迷茫。理解清单的价值,学习清单的方法,提升效率、确保安全,改变将在无声无息中悄然发生。
——史浩杰老师
我们之所以需要清单是因为我们常常会犯“无能之错”,而非“无知之错”,清单可以帮我们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错误,从而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这一观念的革命会帮助我们不断成长。
——朱开怀老师
体育组
黄昊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教育从爱开始》,并且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畅谈书中的精髓;钱学知老师也从这本书里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有时候需要通过学生行为表面,关注他们内心的感受,走进他们的心灵。白如碧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大家分享了新体育中考标准下我们要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的系列应对措施,让全组教师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张帆老师结合双减政策背景就教师如何做好自身定位发表了观点。最后,郭建昆副校长就体育组的未来发展做了总结性发言。
同伴聆听心得:
每年假期都是我最喜欢的日子,这个时候才可以慢慢细品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一段有感情的文字,总能让自己有所感悟和成长。开学之后同事之间相互分享阅读心得似乎也成了开学的一种仪式感。今天听了几位教师的分享,被新教师钱学知分享的《教育从爱开始》感动到:课堂上出现“情况”时,不要用惯常的思维去呵斥,我们只需要再耐心一点点、再细心一点点、再肯定一点点,便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希望我们都可以初心不变,将这份耐心、细心和肯定保持下去。
——付静老师
综合组
楼林子老师就《非暴力沟通》一书给大家正向沟通提供了新的思路。黄雨真老师分享了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姜伊素老师向大家推荐了《从抑郁到疗愈》一书,针对心理状态的评测和疏导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法。
同伴聆听心得:
非暴力沟通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它能指导我们诚实地表达自己,关切地倾听他人。它鼓励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认识情感的根源在于个人的需要,并以建设性的语言提出明确的请求。在日常生活中,我有基本做到诚实地表达自己,关切地倾听他人。特别是跟孩子沟通时,我习惯先倾听他们的诉求,再提出我的要求,通过沟通得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
—— 赵婉婵老师
一个人读书,能让心灵丰富;一群人读书,能激荡出思想火花;各组老师在书本的滋养、思想的碰撞中,汲取更多的养料,他们将倾注这满满的能量积极探索在教书育人的园丁之路上。
(文/唐晓航 各教研组 图/各教研组)